脚轮保养的基本措施与注意事项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

1 清洁  
1.1 每日作业结束后,须以洁净软布拭去轮面浮尘、颗粒;缝隙处可用软毛刷沿轴向清扫。  
1.2 遇油渍、化学溅落,应立即以中性清洁剂(pH 6–8)溶液轻拭,随后用干燥无绒布彻底去湿,不得残留游离水膜。  
1.3 严禁使用含氯、酮类或研磨性清洁剂,防止轮面龟裂、支架镀层失光。

2 润滑  
2.1 滚动轴承及回转部位每运行 200 h 或每 30 天(先到者为准)补油一次。  
2.2 补油前擦净油嘴旧脂;推荐使用锂基润滑脂(NLGI 2 级,工作温度 −30 ℃~+120 ℃)。  
2.3 注油量以新脂均匀挤出密封端 1–2 mm 为宜,注毕旋转轮体 5 圈,擦除多余油迹,防止尘粒粘附。

3 检查  
3.1 轮体:目视确认胎面磨损量≤1 mm,无贯通裂纹、缺肉或局部变形;出现异常即行更换。  
3.2 轴承:徒手侧向晃动轮体,轴向游隙>0.3 mm 或出现异响、卡滞时,应更换轴承组件。  
3.3 支架:检查紧固螺栓扭矩,M8 规格 18 N·m,M10 规格 35 N·m;螺纹防松线错位须重新涂胶锁定。  
3.4 制动:踩下制动踏板,轮体在 5° 坡度上应可靠驻停;制动片厚度低于标定线 0.5 mm 时整套更换。

4 使用  
4.1 单轮实际载荷≤额定载荷×0.8,且须按三点支撑原则校核总载荷。  
4.2 避免在酸碱浓度>5 %、瞬时温度>80 ℃或地面起伏>轮径 3 % 的工况长期运行。  
4.3 设备连续运行 8 h 以上,应轮换备用脚轮或调转 180°,使磨损均匀。  
4.4 长期停用须支承设备,使轮体离地 2–5 mm,防止永久变形。

5 记录  
5.1 建立脚轮履历卡,逐项登记编号、安装日期、润滑与更换记录。  
5.2 每季度汇总数据,评估批次寿命,为后续选型及采购提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