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车间脚轮应用说明

发布时间:2025-09-06

1. 先给它们定个位

在车间里,原料、半成品、工器具整天搬来搬去。没有脚轮,就只能靠肩挑手抬;装上四只靠谱的轮子,一个人就能推着几百公斤走。省人工是明面上的好处,暗地里的好处更大——减少磕碰、缩短停留时间,整条生产线都更顺畅。

2. 两种基本款,够用就好

万向轮:支架能360°打转,变向省力,适合后端“跟方向”。

固定轮:没有转向结构,只能一条直线走,放在前端“领方向”。

常见的“前二固定+后二万向”是性价比最高的组合;如果地面有坡度或需要随时驻车,再在万向轮上加一只踏板刹车即可。

3. 拆开看,一只轮子就这几样

轮胎(尼龙、PU、橡胶、不锈钢)+轴承(滚珠或滚针)+防尘盖+锁紧螺母,再套上一只冲压或铸钢支架。支架里藏着一圈小钢珠,叫“波盘”,它决定转向是否顺滑。冷库环境要把钢珠换成不锈钢,或者直接用全尼龙封闭轴承,避免冷凝水冻住。

4. 特殊场景,材质怎么挑

零下20 ℃的冷库:选尼龙轮,轴承换不锈钢,润滑脂用低温防冻款。

80 ℃以上的蒸箱出口:用耐高温尼龙或全不锈钢轮,避免PU轮软化脱胶。

每天高压冲洗:支架必须304不锈钢,螺丝也得不带磁,否则锈迹斑斑的金属屑容易掉进产品里。

5. 想让轮子活得久,先做对三件事

(1)买对承载

厂家标签上的“单轮额定载荷”是按理想平面测试的。食品车间地面常有接缝、垫板、碎屑,实际承载要打7折。简单算法:货物毛重×1.5÷轮子数量=单轮最小额定载荷。

(2)地面和路线

把门槛改成斜坡,把直角通道扩成圆弧,比换昂贵轮子更省钱。每天下班前五分钟的“地面巡检”——捡走碎托盘、塑料膜、金属碎屑——能让轮子寿命翻一倍。

(3)润滑与清理

轴承里的润滑脂会吸附面粉、糖粉、线头,结成研磨膏,把轴承套磨成椭圆。每月一次,把轮子拆下来,用食品级清洁剂冲掉旧脂,重新加一次 NSF H1 认证润滑脂,耗时不到十分钟,却能省下一批新轮子钱。

6. 最后,把安全写进日常

每季度做一次“空载滑行测试”:同样坡度,车子应该走得和上个月一样远,明显变慢就说明轴承或钢珠生锈。

刹车片磨损超过1 mm就换,否则驻车时会“溜车”,撞上灌装机或封口机,维修费比轮子贵百倍。

建立“轮子档案”:记录购买日期、承载上限、维修记录。看似繁琐,等到审核员或客户来验厂,把档案一甩,比任何口头解释都管用。

脚轮虽小,却是“搬运系统”的最后一个环节。把它当耗材,年年换,是成本;把它当设备,认真选、认真养,是投资。区别不过是在采购单上多问一句、在保养表里多写一行,回报却是生产线少停两分钟、产品少一次投诉——这笔账,车间里的人都算得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