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震脚轮如何实现防震效果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

减震脚轮通过材料、弹簧、阻尼、结构、硬度梯度与流体填充六种方式实现减振,核心目标均为“吸收冲击-延迟释放-抑制共振”。

1. 弹性材料

轮面采用橡胶或聚氨酯,弹性变形吸收能量;配方调整可兼顾减振量与承载量。

2. 弹簧机制

内置压缩弹簧储存冲击能量并缓慢释放;多级弹簧按载荷大小分段工作,提高线性度。

3. 阻尼

高阻尼橡胶把振动能量转为热;油压阻尼器利用节流阻力,在全频域提供稳定衰减。

4. 结构

独立悬挂使单轮随地形浮动,保持贴地;多轮分布降低单点载荷,减小冲击峰值。

5. 硬度梯度

轮面软、内层硬,或多层不同硬度,实现“软吸能-硬承力”;在保持负载能力的同时放大变形区。

6. 流体填充

充气轮胎靠气压变形缓冲;封闭液体腔利用黏滞流动耗能,适用于高静音或高频振动场景。

综合以上措施,减震脚轮可把地面激励在传递路径上逐级削弱,降低设备承受的加速度与共振风险,延长使用寿命并保持运行精度。